张巧娥 教授 宁夏大学
2019年6月26日
育肥的原理:
在生长早期应供给幼牛丰富的钙、磷和维生素A和维生素D,以促进骨骼的增长;
在生长中期应供给丰富而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A,以促进肌肉的形成;
在生长后期应供给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饲料,以促进体脂肪的沉积,加快肉牛的肥育。
年龄越小,肥育期越长,犊牛肥育需一年以上;年龄越大,则肥育期越短。肥育期的长短,还受饲料品质和饲养方式的影响。
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:
品种和类型的影晌
产肉力:肉用牛>乳肉兼用牛>乳用牛
表现在它能较快地结束生长期,能进行早期肥育,提前出栏,节约饲料,能获得较高的屠宰率和胴体出肉率,而且胴体所含的不可食部分较少,脂肪在体内沉积均匀,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,肉味优美,品质好。
净肉率:肉用牛>中国黄牛>乳用牛。
体型:牛的肉用体型越明显,其产肉能力也越高。
我国地方品种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牛、冀南牛
西门塔尔牛改良,产肉、产奶效果都很好。
海福特牛改良,能提高早熟性和牛肉品品质;
利木赞牛改良,牛肉的大理石花纹明显改善;
夏洛来牛,后代的生长速度快,瘦肉率、屠宰率和净肉率高,肉质好;
用安格斯牛改良,后代抗逆性强,耐粗饲,早熟,肉质上等
杂交对提高肉牛生产能力的影响
无论品种间杂交还是改良性杂交,其后代均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。研究表明:肉牛品种间杂交,其后代的生长速度、饲料转化效率、屠宰率和胴体产肉率等明显增加,较原纯种牛多产肉10%-15%,甚至高达20%。用国外肉牛品种改良中国黄牛,其后代的肉用生产性能较当地牛可提高5-15%。实践证明,轮回杂交和三元杂交的效果要优于二元杂交。
性别与去势
牛的性别对肉的产量和肉质亦有影响。一般来说,母牛的肉质较好,肌纤维较细,肉柔嫩多汁,容易肥育。过去习惯对公犊去势后再肥育,认为可以降低性兴奋,性情温驯、迟钝,容易肥育。
研究表明,胴体重、屠宰率和净肉率的高低顺序为公牛、去势牛、母牛。同时,随着胴体重量的增加,其脂肪沉积能力则以母牛最快,去势牛次之,公牛最慢。育成公牛比阉牛的眼肌面积大,对饲料有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快的增重速度,一般生长率高,每增重1kg所需饲料比阉牛平均少12%,因此公牛的肥育逐渐得到重视。
对于采用公牛或阉牛肥育,还因饲养方式和饮食习惯而异。
美国的肉牛胴体质量等级其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脂肪沉积,故以饲养阉牛为主;
欧洲共同体国家以规模饲养的专业为主,多为“一条龙”的饲养方式,且在肉食习惯上注意并喜食瘦肉,所以以饲养公牛为主;
日本讲究吃肥牛肉,以养阉牛为主。
年龄的影响
牛的年龄对牛的增长速度、肉的品质和饲料报酬有很大影响。肉牛在出生第一年增重最快;第二年增重仅为第一年增重的70%;第三年增重仅为第二年增重的50%。
幼龄牛的肌纤维较细嫩,水分含量高,脂肪含量少,肉色淡,经肥育可获得最佳品质的牛肉。老龄牛结缔组织增多,肌纤维变硬,脂肪沉积减少,肉质较粗又不易肥育。
一般,年龄越大,增重速度越慢,饲料报酬越低。
从饲料报酬上看,一般是年龄越小,每千克增重消耗的饲料越少。因年龄较大的牛,增加体重主要依靠在体内贮积高热能的脂肪;而年龄较小的牛则主要依靠肌肉、骨骼和各种器官的生长增加其体重。 亦即年龄越大,增重越慢,每千克增重消耗的饲料越多。
国外对肉牛的屠宰年龄要求大多为:1.5-2.0岁,国内则为1.5-2.5岁。
饲养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
饲养水平是提高牛产肉能力和改善肉质的重要因素。营养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肉牛的生长、脂肪沉积、产肉量和肉的品质。若营养供给充足,就能获得较快的增重,只有育肥度好的牛,其产肉量和肉质才是最好的;若营养缺乏,势必影响肉牛的增重速度。
育肥期牛的营养状况对产肉量和肉质影响也很大。营养状况好、肥育良好的牛比营养差、肥育不良的成年牛产肉量高,产油脂多,肉的质量好。
环境因素
环境主要包括温度、湿度、饲养密度及卫生等几个因素,这些因素若不重视也会影响肉牛生产性能正常的发挥,尤其是对犊牛影响更为显著。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发育,温度过低会影响牛对饲料的消化率,从而降低生长速度,增加饲养成本,一般,育肥牛环境温度在5-21 ℃较适宜,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牛体反应,造成体能消耗。
育肥的季节
在四季分明的地区,春、秋季节肥育效果好。
总之,牛的品种和类型,年龄和性别,饲养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杂交等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均有很大影响。因此,在肉牛生产中,必须重视良种选育和杂交优势的利用。根据肉牛生长发育的特点,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,选择适宜的屠宰时间等,则会极大地提高肉牛生产性能,增加经济效益。
肉牛育肥性能的测定指标
(1)日增重的测定与计算
初生重、断奶重、6月龄重、12月龄重、18月龄重、24月龄重、肥育初始重、肥育末重。
(2)饲料报酬的计算
增重1kg消耗饲料干物质(kg)=饲养期内消耗饲料干物质总量/饲养期内增重量